中医目前一般将感冒分为四型: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(包括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)。风寒感冒,多见于一般体质和阳虚体质,冬季多见,症见恶寒重、发热轻,头痛,身痛,鼻塞,流清涕,口不渴,咽不痛不肿,咽痒,舌苔白,脉浮紧;风热感冒,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阴虚或阳盛体质,春季易发,以发热重、恶寒轻,鼻塞,流黄涕,口渴,咽痛,舌苔白少津或簿黄,脉浮数为特征;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,以身热不扬,头胀如裹,骨节疼痛,胸闷,口淡或黏为特征;体虚感冒以老年人为多见,患者形体虚弱,多有慢性病,稍不谨即可诱发。
风寒感冒:
证候:恶寒发热,头身酸痛,鼻塞声重、喷嚏频作,咽痒咳嗽,鼻流清涕,痰多稀薄,口不渴,或喜热饮,无汗,舌苔薄白而润,脉浮或浮紧。
治法:辛温解表,宣肺散寒。
主方:荆防败毒散。
风热感冒:
证候:发热、微恶风寒,或有汗出,头痛鼻塞、鼻流浊涕,口干而渴,或喜冷饮,咽喉肿痛,咳嗽痰稠不易咳出。舌苔薄黄,脉脬数。
治法:辛凉解表,宣肺清热。
主方:银翘散。
感冒挟湿证:
证候:恶寒,身热不扬,头胀如裹,肢体酸重。或伴头痛、胸闷,恶心、呕吐、口淡、苔腻、脉濡。
治法:疏风散湿,或芳香化湿,解表和中。
主方:羌活胜湿汤,或藿香正气散。
感冒挟暑证:
证候:身热有汗,心烦口渴,小便短赤胸闷纳差,舌苔腻、脉濡数。并伴有感冒症状。
治法:清暑解表、芳香化湿。
主方:新加香薷饮。
气虚感冒
症状:恶寒较甚,发热,无汗,头痛身楚,咳嗽,痰白;咯痰无力,平素神疲体弱,气短懒言,反复易感;舌淡苔白,脉浮而无力。
治法:益气解表
代表方:参苏饮加减。
若表虚自汗,易伤风邪者,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,以防感冒,有良好效果。
若见恶寒重,发热轻,四肢欠温,语音低微,舌质淡胖,脉沉细无力,为阳虚外感,当助阳解表,用再造散加减。药用党参、黄芪、桂枝、附子、炙甘草温阳益气;细辛、防风、羌活解表散寒。
阴虚感冒
症状:身热,微恶风寒,少汗,干咳少痰;头昏,心烦,口干;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治法:滋阴解表
代表方:加减葳蕤汤化裁。
用中医理论解释感冒为什么发热
感冒是外来词,我们中国叫‘伤风’或‘伤寒’或‘外感’,你描述的致病过程基本是正确的,只是相对来说片面一点,只说到‘伤寒’的过程,还有风热等,还有中风等,有不少都是一边出汗,一边发烧的,发烧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人体驱邪的反应,是为出汗做准备,因而,一出现发烧就用冰袋外敷是绝对错误的!!
人体气机宣发肃降,都是靠 肺 进行的,肺主皮毛,外邪作用于皮毛,就会影响肺的功能,尤其是你说的“毛孔关闭”,就会导致肺出问题,肺为条畅气机,就会通过咳嗽等症状来改变,因而,治疗咳嗽,首先还是解表,单纯止咳,那时最差的医生!!
风热.风寒等是中医的说法.
病毒性、细菌性是西医的说法。
中医依据病因把感冒分为风寒型、风热型和暑热型三种,在用药上也有区别。
*风寒型感冒表现为身感发冷较重、发热轻、头痛无汗、四肢疼痛、鼻塞声重、流清涕、咳嗽、痰白清稀,口不渴、舌苔白,治疗应选择辛温解表类药,宣肺散寒。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、通宣理肺、小柴胡片等,农村有的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,趁热喝下,微汗出病即可自愈。
*风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、轻微发冷、头胀疼、鼻流粘涕或黄涕、咽喉肿疼咳嗽、痰黄稠、口渴、舌苔黄或薄白,宜宣肺清热、辛凉解表,可选用银翘解毒丸、桑菊感冒片、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口服。
*暑热型感冒宜清热祛暑、清气分热,可选用藿香正气冲剂或口服液。
也有的中医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感冒外,又分出一种外寒内热型感冒。常吃高热量的食物,营养不均衡,体质偏热,有内火,加上外感风寒,引起内热郁滞。也有的外感风寒,治疗不当,久拖不愈,引起郁热内生。外寒内热型感冒在治疗上宜先用辛温解表去除外寒,继而疏散郁热。
中医的治疗需要辩证。再选用中成药,或中药。
西医的治疗也需要分清感染的性质。再选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。
感冒一般由病毒引起,抗生素(即消炎药)对病毒无效,只对细菌引起的炎症有效,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单纯由病毒引起,不必服抗生素,服用抗生素会破坏身体内细菌平衡,因为身体内95%的细菌是无害的。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才能使用抗生素。区别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咳嗽方法:中医所说的风热感冒,痰稠且浓的一般由细菌引起;风寒感冒痰稀且清甚至无痰,只是感到喉咙或气管很痒,一般由病毒引起。病毒引起的只能用抗病毒药物,如果不太严重一般不必服药,只需多喝水多休息,过几天一般人会自愈。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05号的签约作者“堵楚萓”
本文概览:中医目前一般将感冒分为四型: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(包括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)。风寒感冒,多见于一般体质和阳虚体质,冬季多见,症见恶寒重、发热轻,头痛,身痛,鼻塞...
文章不错《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。》内容很有帮助